猴子喜欢模仿人,当然这也是一种向外学习的模式。猴子是很聪明的,有时我们形容一个人聪明就说这人猴精猴精的。也有人说猴子就是人类的祖先,只不过就是多了一根尾巴。也许猴子不觉得那是一根尾巴,也许猴子认为那是祖宗留下来的辫子,孰是孰非这里就不讨论了,留给科学去论证吧。
猴子的模仿能力确实很强,马戏团的猴子骑自行车,比很多人都骑得好,在鞭子(强制措施)和各种零食(眼前利益)的双重促进下,猴子可以轻松地完成高难度骑行。
我也看过猴子骑车,技术精湛,有零食有掌声,猴也很得意。或许猴子以为猴可以天下第一,猴子当然不需要考虑自行车是怎么造出来的。
也许猴子渐渐也能意识到,自行车缺了一个零件就玩不转了,但是猴子还是猴子,更理解不了交通规则。猴子在鞭子和零食的作用下,能很快学会骑自行车等一系列高难模仿,但是这些模仿和学习不会給猴子带来任何进化。
自然界中的猴子当然可以继续模仿人,仅此而已。但是,如果人在眼前利益的驱使下也采用这种猴精猴精的模式,那就永远无法理解进步的基础和意义,猴精式的模仿带来的不是进步,是退化。
清末的洋务就是这种猴精猴精的模式。
清末之前,中国历史从汉承秦制开始一路传到明清,基本上都是继续效仿前朝那一套。清末的洋务运动开启了向外学习的过程,各派达成一致的观念是“师夷长技以制夷”。
当时,清末意识到的所谓夷之长技就是西方的战舰,火器与西式练兵,就是想把这些西方科技发展下的军事成果学过来,学过来之后跟西方对抗。清末的时候根本没有考虑西方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发展出来的科技,只想着把西方的成果拿过来,无心问过程。
清末的结局,就好比猴精花银子买一辆西方造的自行车,刚学会骑就去跟西方赛车,链子掉了不会修,轴承断了不会造,好不容易把链子和轴承凑齐了,硬着头皮继续参赛,最后因为不遵守规则被罚出局,在历史上留下了一个猴精猴精的清末。
选自《非理性崛起》文/蒋祖权